更新時間: 03/09/2025 06:38
為鼓勵中小企持續提升企業ESG水平,生產力局ESG One進行跨界協作,首度聯同TVB推出全新ESG活動系列,於《TVB環境、社會和管治大獎2025》中增設「中小企ESG卓越大獎」,旨在提升及表揚中小企於ESG 實踐和創新方面的卓越表現,包括「減碳營商」、「關愛員工」、「供應鏈夥伴 」、「可持續管治 」及「應用ESG科技增值」範疇,當中達到最佳綜合表現的機構更可獲頒贈最高殊榮「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透過參與是次大獎,不僅讓中小企將能夠更深入了解企業ESG現況,所獲得的專業ESG評估反饋有助提升可持續發展策略,增強品牌形象及拓展商業網絡,並在業界樹立領導地位,為企業長期發展注入動力。
合資格參賽對象:香港中小企(中小企定義:製造業-聘用少於100名員工;非製造業-聘用少於50名員工)
| 獎項類別 | 說明 | 獎項數目 |
|---|---|---|
|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 表揚在ESG綜合表現上獲得最佳成績的企業,包括減碳營商、關愛員工、供應鏈管理及可持續管治等方面上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 | 一名 |
| 減碳營商卓越獎 | 表揚企業在減碳實踐中展現的卓越成效及創新,包括已考慮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控制公司活動所產生碳排放及廢物、訂立及推行措施實現減碳、減廢、回收及節能等目標。 | 三名 |
| 關愛員工卓越獎 | 表揚企業在關愛員工上的傑出表現,包括建立內部政策、推行措施及定期進行評估確保工作環境安全,保障勞工權益以及關顧員工身心健康等。 | 三名 |
| 供應鏈夥伴卓越獎 | 表揚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卓越貢獻,包括建立內部政策、推行措施及定期進行評估,以確保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表現,顧客隱私及產品安全等。 | 三名 |
| 可持續管治卓越獎 | 表揚企業在可持續管治與發展上的卓越成就,包括企業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承諾、管理架構、政策、措施、績效指標等,並定期與持份者進行溝通推動可持續發展。 | 三名 |
| 應用ESG科技增值卓越獎 | 表揚企業應用ESG科技提升業務價值的卓越成果,包括應用創新綠色或智能科技於業務營運上,為機構帶來業務正面影響、並能長期穩定地維持或提升機構ESG表現等。 | 三名 |
若未能獲得以上各類別ESG 獎項之機構,但在過去年度有積極在ESG各方面作出努力及實踐,經評核後,將有機會獲取「ESG特別嘉許獎 - 優異」以肯定其貢獻。
所有ESG項目須於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內完成。參加「中小企ESG卓越大獎」的企業將依據生產力局ESG One「線上ESG自我評估」內8大範疇進行評審:
|
|
|
|
|
|
|
|
此外,「應用ESG科技增值卓越獎」將就以下範疇作評分:
|
|
|
|

按此查看評審簡介:http://u.hkpc.org/judges-tc
| 報名及截止 | 2025年 7月2日 至 8月 29日 下午 5時 |
| 審查和評審 | 2025年 9月 - 10月中旬 |
| 內部通知獲獎機構 | 2025年 10月下旬 |
| 頒獎典禮 | 2025年 12月(待定) |
|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 其他「TVB環境、社會和管治大獎2025」獎項 |
|
自1970年代起,香港擁有優越地理位置及多聯式交通運輸網絡,作為全球重要的轉口貿易樞紐,長期以來憑藉高效的物流體系和自由港優勢,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然而,隨著歐盟、美國等市場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法規趨嚴,香港的港口與物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與轉型壓力。供應鏈企業需要重新尋求新的合作伙伴,供應鏈企業亦需要在內部制定新的政策及加強員工培訓,以迎接新的貿易挑戰及抓緊市場未來新的契機。否則,供應鏈企業將會面臨淘汰。
The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on Wednesday sai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need to be more aware of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standards used to evaluate a company's sustainability.
The council's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Dr Lawrence Cheung, said some SMEs neglect the social and governance aspects of ESG.
"Even for the environmental side, a lot of them may not know what kind of standards are available around internationally," he said.
"So a lot of them may just feel that they can just put some simple environmental measures and that would achieve a certain level of ESG."
Cheung said the council will hold personnel training courses as most SMEs lack the expertise to introduce ESG measures.
"Particularly a lot of exporters which are SMEs, more and more their buyers are demanding some sort of ESG elements in their operations," he said.
A new AI tool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to help SMEs assess their ESG measures and compare their efforts with others in the industry.
"If they have some ESG elements particularly on the governance side, it actually gives them a lot more confidence in the eyes of investors, customers as well as the buyers," Cheung said.
Source: RTHK
極端天氣頻發、碳關稅實施、消費者環保意識抬頭,全球正經歷一場低碳轉型浪潮。《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要求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排50%,這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場新標準。
碳關稅衝擊:香港出口的隱形成本
幫助企業實現低碳化,也是轉型重點之一。價格優勢或許是企業過去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但現在綠色生產認證更有助企業打造品牌形象和拓展市場,產品與生產工藝是否環保常常是「敲門磚」,在某些市場,如果沒有綠色認證,企業可能連報價的資格都不具備。歐盟碳邊境稅(CBAM)的實施、亞馬遜「氣候友好承諾」計劃的推行,均顯示碳管理能力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隱形簽證」。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前年的「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當時仍然有超過七成受訪企業不熟悉「碳中和」,只有不足兩成已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加上在推行低碳轉型時要面對較高的財務資本,以及缺乏需求等障礙,令減碳之路困難重重。

電子製造業的碳數據實踐
生產力局在減排和碳消除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推動多項低碳技術,如將廢塑膠及生物質熱解產生燃料油和生物炭技術,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減少生產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當中,香港一間擁有44年歷史的電子製造商的案例展現碳管理如何從被動合規轉化為主動競爭優勢。在國際採購商日益嚴格的碳數據要求下,生產力局為這間電子製造商進行的生命週期碳足跡盤查,是供應鏈碳管理的示範案例。研究涵蓋20個上游供應商、逾300道生產工序,識別出各個工序及材料的碳足跡貢獻度並找出熱點。企業因應分析結果制定具針對性的減排策略,實踐低碳製造。
它們更將碳管理融入產品設計概念,並開發出模組化機艙消噪耳機。這種可輕鬆拆卸維修的設計,不僅延長產品壽命,更減少運輸維修產生的碳足跡,體現設計思維在綠色轉型中的關鍵價值,為傳統製造業在低碳經濟中開創新的競爭維度。

當建築廢棄物變身「碳捕手」
上述提及的產品轉型案例證明綠色轉型不僅能滿足合規要求,更能創造新商機。建築業作為香港另一個高碳排產業,正嘗試利用技術創新將二氧化碳從負擔轉化為資源,其突破點竟藏在廢棄的混凝土中。香港建築業佔全港碳排放15%,有本地企業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碳捕獲混凝土」並以此生產環保磚,每平方米環保磚可封存約2公斤二氧化碳。這項創新不僅可以封存利用二氧化碳,還可以提升混凝土強度,現時已應用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部分發展項目。因此,低碳建材除了可以緩解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更可額外產生碳信用價值。作為建材製造商,推廣低碳建材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還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並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面對2035年減碳50% 目標,若全港有一成的新建築採用此技術,年減碳量相當於關閉1.5座煤電廠。當務之急是建立碳標籤制度,區分真偽低碳建材,避免「漂綠」沖淡企業綠色轉型動能。香港若能把握碳消除技術(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的先行優勢,或可從國際碳市場的跟隨者,躍升為綠色建材標準的制定者。

賦能企業 投向綠續轉型
今年過後,缺乏碳數據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香港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將碳管理納入核心戰略。生產力局深明業界所需,致力協助業界制定務實的減排策略和措施,攜手為實現「碳中和」做好準備。生產力局為不同行業研發全面的碳評估工具,協助不同業界掌握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制定合適的減碳目標;同時也提供各類專業顧問服務,繼續研發和激勵業界應用更多低碳科技,促進業界加快低碳轉型。
有別於上市企業擁有大量資源維持企業永續發展表現,資源有限的中小企可善用認可機構,如生產力局 ESG One平台提供一系列的ESG實踐方案及工具,協助企業從「了解」、「增值」及「聯繫」開展可持續發展旅程。ESG One提供的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企業可實時獲得「ESG One 績效卡」,了解企業在「E」、「S」、「G」的表現,配合行業特性及發展,更有專家教分享心得,制定合適的方案;另外, 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增值」方案,涵蓋環保產品、服務,以及數碼方案等,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同時,企業亦可透過列入「ESG One綠色名錄」、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及「ESG One 績效卡」具體地對外展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及承諾,大大提升企業的ESG品牌價值。
HKPC生產力局致力支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在JCI Hong Kong Jayceettes香港女青年商會舉辦的「跟幗從商2024:網界風雲」活動中,生產力局作為支持機構,除了攜手引領商界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外,更擔任活動評判之一,支持在地品牌電商轉型與中小企業透過電商業務來拓展市場,詳情: https://shorturl.at/yOd46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舉辦的ESG一站通活動,獲得amfori、AsiaREC、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以及JCI APEX晉峰青年商會的全力支持,《ESG一站通.升級教室》探索ESG新時代:全球規範與動向前瞻 活動圓滿舉行,探索ESG新時代的全球規範與動向。
HKPC 生產力局中小企資援組SMEReachOut 聯同知創企業家網絡舉辦,HKCERT、JCI APEX 晉峰青年商會、香港電腦商會 The Chamber of HK Computer Industry 合辦的「中小企業網絡安全:構建更具韌性的商業體系」《知創企業家.聚匯》活動圓滿舉辦!感謝各位網絡安全專家與大家分享資訊安全的發展趨勢同數碼化帶來的種種機遇以及政府資助計劃的最新資訊!做好資訊安全,邁向成功的企業管治。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與 JCI APEX 晉峰青年商會合辦活動「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生產力學院高級顧問李家維先生更擔任嘉賓講者,介紹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加深本地企業員工對新型工業化和高端科技培訓的認識。
由前海管理局 攜手生產力局合辦「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為前海同香港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平台,展現人工智慧、文化創意產業前景。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與工業貿易署攜手策動的《科技+ 中小企 採購博覽會 2023》(Tech+ SME Sourcing Fair 2023)(博覽會)於 2023年10月10日開幕。博覽會針對中小企面對選擇與尋找合適技術方案的難處及無助感,即場提供實用數碼方案範例,並鼓勵企業善用政府資助、推動升級轉型,迎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