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07/07/2025 12:10
![]() | 張梓昌博士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技術總監 張梓昌博士擁有超過三十年管理研發及顧問服務的經驗。他現時在生產力局管理多個科技研發及顧問服務,涵蓋範疇廣泛,包括:機械人及人工智能、未來人才技能培訓,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支援服務,以及企業市務。他亦將領導落實生產力局的技術發展路線圖,於微電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和新能源等領域上發展應用技術。 張博士分別是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生課程2025-28規劃小組及教育局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及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的成員。 張博士同時擔任香港電子科技商會榮譽顧問、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副主席、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會會員、香港工業總會創新及科技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總商會工業及科技委員會委員。 張博士在加入生產力局前居於澳洲,並在澳洲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擔任高級研究職位。他畢業於澳洲蒙納殊大學,獲工程學學士一級榮譽學位和理學士學位,並在蒙納殊大學進行電腦成像研究並取得博士學位。張博士於1996年加入生產力局。 |
![]() | 鍾志雄先生 仲量聯行執行董事兼香港、澳門及韓國物業管理及資產管理部總監 鍾先生洞悉市場最新趨勢,擁有超過25年豐富物業管理經驗,為客戶提供最有效及優質之服務。多年以來,鍾先生以創新管理概念,帶領專業團隊, 為香港, 澳門及韓國制定管理策略,以嶄新科技推動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為客戶資產減碳目標作出貢獻。他的目標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務,制訂全面積極減碳措施,致力與各持份者合作,以持續改善環境並推動綠色管理系統,以助各客戶於2050年達致碳中和。鍾先生積極帶領專業團隊建立了物業管理數據庫及智控中心,為客戶提供分析數據及全天候監察系統,以確保業戶之資產獲得最大保障及投資回報。此外,鍾先生亦專長於向客戶提供物業建築前期策劃、市場定位及專業可靠的顧問服務,以滿足跨國企業的業務要求。 鍾先生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務,現任為上訴委員會(房屋)委員,為社會作出貢獻。 |
![]() | 方蘊萱女士 羅兵咸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可持續發展鑒證主管合夥人 方女士為羅兵咸永道香港可持續發展鑒證主管合夥人。可持續發展業務平台由跨國專業人士組成,運用專業知識為客戶提供變革性和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方女士擁有超過二十五年的審計經驗,曾領導企業家客戶審計組,近年則專注可持續發展報告及鑒證業務。 方女士於2022 及2023 年連續兩屆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她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主持的綠色科技和金融發展委員會委員,以及香港管理協會全球ESG教育及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委員。 方女士致力運用其所累積的豐富國際經驗及專業知識,推動香港及大灣區的會計行業發展,並在不同的公益活動和義務工作擔當要職,包括香港理工大學校董會成員及大學司庫(2019 至2024)、香港海洋公園董事局成員(2016至2022) 以及香港工業總會理事(2019至2025),均由香港特區政府委任。 方女士目前為香港(HKICPA)、美國(CPA(US))、加拿大(CPA Canada) 的註冊會計師。她亦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 及中國註冊會計師(CICPA) 等專業資格。 |
![]() | 盧永鴻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管理學系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 盧永鴻教授現時是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系系主任。他主要研究興趣是中國及香港兩地的政府與法律、環境保護、公共管理以及企業的環境管理和社會責任。除了研究及教學外,亦有為企業提供管理的諮詢和培訓服務。盧教授於2010年擔任滙豐銀行顧問,負責檢討其業務的可持續發展策略。他近期通過編制和發佈香港中小企可持續發展指數及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致力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模式,使企業可以達至企業可持續發展。 |
自1970年代起,香港擁有優越地理位置及多聯式交通運輸網絡,作為全球重要的轉口貿易樞紐,長期以來憑藉高效的物流體系和自由港優勢,成為國際供應鏈的關鍵節點。然而,隨著歐盟、美國等市場的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法規趨嚴,香港的港口與物流業正面臨新的挑戰與轉型壓力。供應鏈企業需要重新尋求新的合作伙伴,供應鏈企業亦需要在內部制定新的政策及加強員工培訓,以迎接新的貿易挑戰及抓緊市場未來新的契機。否則,供應鏈企業將會面臨淘汰。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依然是目前企業相當看重的一環,但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來說,要做好仍有一定難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最新亦指出,發現仍有不少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甚至不理解國際標準要求。
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為中小企提供免費ESG線上自我評估、績效卡報告、ESG專家分析、專業諮詢、技術支援及資源共享,助企業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實現綠色轉型及提升品牌價值。機構就從中發現,現時香港中小企在推動ESG方面,仍有不少痛點需要面對,包括:
1)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不熟悉ESG概念,加上ESG規範持續更新,難以理解國際標準如GRI、ISO 14064、SBTi、ISSB等要求;同時缺乏科技專才或方案,規劃以機械、自動化設備及人工智能等改善企業ESG表現。
2)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規劃ESG需要大量數據支持,如碳排放、回收量、供應鏈、網絡安全等數據,中小企缺乏系統性記錄與分析能力。但缺乏第三方審核經驗,難以製作具公信力的報告。
3)資金與成本壓力:ESG轉型涉及基本投資,例如節能設備、顧問服務或報告審核等,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構成壓力。雖然有政府資助計劃,但未能善用或不熟悉申請流程。
4)市場認知與曝光不足:即使中小企已積極實踐ESG,卻缺乏有效平台向市場展示成果,難以轉化為品牌價值或商業機會。
所以,生產力局便向企業提出「ESG發展6式」,由「知識」、「技術」、「資助」、及「人才」層面,協助企業「規劃」、「實踐」及「優化」ESG表現:

同時,生產力局也宣布成立全新「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專注轉廢為材、節能減碳、研發綠色材料等領域,配合ESG One平台支援企業可持續發展,為中小企提供解決方案,推動香港企業發展ESG。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以「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為核心價值觀,以「予力企業,成就不凡」為使命,致力成為「最值得託付的企業服務平台」。
Alibaba.com 為全球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 B2B 交易解決方案,讓他們能夠透過數位貿易轉型,抓住機遇,加速國際業務成長。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今天與中關村青創(北京)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承諾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京港創科及企業發展。是次簽約於第二十六屆北京 · 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港智慧科技創新合作論壇(京港洽談會)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