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23/05/2025 02:29
在現今商業戰場上,「品牌戰」已從傳統的價格競爭或品質比拼,轉向以可持續發展或ESG理念塑造品牌價值。羅兵咸永道《2024消費者之聲調查》1指出消費者已察覺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並願意為帶來可持續發展價值的商品多花金錢。消費者不再只問「這個產品好不好用?」或「價格是否划算?」,亦會關注「這個品牌有沒有忽略企業社會責任?」及「產品是否安全、健康,以及會對環境帶來什麼影響?」等ESG核心議題。這種消費價值觀的改變讓ESG日益成為塑造品牌的關鍵因素,尤其對中小企而言,能夠掌握ESG將為企業注入新優勢,提升品牌競爭力。
根據羅兵咸永道的調查1顯示, 85%的消費者認為氣候變化已對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為。調查更指出消費者平均願意為永續商品多花9.7%價錢,這意味著他們願意支持那些積極應對環境挑戰的品牌。如果一間本地公司能夠將ESG理念融入業務操作中,例如生產原料、包裝、企業社會責任及員工福祉等議題,並能成功對外展示其品牌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及履行ESG的承擔,將能夠更有效獲得目標客戶的青睞。目標客戶可能會因為認同公司的品牌理念進行消費,更有可能主動幫助宣傳公司的品牌理念,進一步影響身邊的朋友一同購買,甚至成為忠實客戶。對中小企來說,這是建立品牌忠誠度的黃金機會,更可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最大及最有力的宣傳支援。
要將ESG理念融入品牌價值及有效地向目標客戶群展示,中小企需要一定的專業指引與資源支持。為此,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推出ESG一站通( 「ESG One」),聯繫各界綠色力量為中小企提供一站式綠色轉型支援。目前平台已匯聚逾1200名會員及180多間支持機構,協助企業從「了解」、「增值」及「聯繫」開展可持續發展旅程。ESG One提供的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企業可實時獲得「ESG One 績效卡」,了解企業在環境(「E」)、社會(「S」)及管治(「G」)的表現,配合行業特性及發展,更有專家教路分享心得,制定合適的方案;另外, 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增值」方案,涵蓋環保產品、服務,以及數碼方案等,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同時,企業亦可透過列入「ESG One綠色名冊」、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及「ESG One 績效卡」具體地對外展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及承諾,大大提升企業的ESG品牌價值。ESG One更會定期舉行免費的「聚匯」活動及「升級教室」工作坊等,為ESG One綠色社群成員提供一個經驗分享及交流平台,了解更多實戰案例,進一步了解如何將ESG理念轉化為實質的商業價值,強化品牌競爭力。今年稍後更會推出有AI助力的基準分析工具,幫企業分析表現,提供改善建議。
ESG One不僅提供專業工具與知識交流,還促進中小企與綠色供應鏈的聯繫。平台於2025年首季推出「綠色科技專區」,協助企業實踐可持續發展,並同時打造一個互助共贏的生態系統。企業可透過「綠色科技專區」了解不同的綠色科技方案,如智慧物流及數碼貿易方案等,既為中小企提供實用解決方案,亦為供應商提供市場曝光機會。
![]() | ![]() |
企業的綠色方案展示於「綠色科技專區」內,提供市場曝光機會,助力中小企可持續發展。
ESG One銀色會員電子企業方案供應商貿易通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袁民忠先生,S.B.S.表示:「中小企營商各有難處,沒有通用的解決方案,而ESG One透過集結綠色科技專家,正正為中小企提供多元化綠色方案選擇。以『綠色科技專區』為例,專區為中小企搜羅能提升ESG表現的實效方案,亦為供應商提供了多一個有效的渠道接觸目標客戶。」貿易通近日亦以「企業醫生」的身份出席ESG One舉辦的「聚匯」活動,展示其企業綠色方案,把握接觸潛在客戶的絕佳機會。
![]() | ![]() |
貿易通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袁民忠先生,S.B.S.認為中小企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能有助提升品牌形象,表達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中小企沒有資源進行大規模ESG項目,但他們可善用靈活性與在地性,重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品牌和使命,讓品牌理念能夠與消費者的永續發展意識產生共鳴。Wellness Club悠學坊創辦人及可持續發展顧問車慧蘭致力為客戶帶來綠色生活,將綠色理念融入公司核心業務中,更從本地及海外搜羅具認證的綠色日常生活用品。車女士的品牌已列入「ESG One綠色名冊」中,開啟與優質合作夥伴及潛在客戶的聯繫渠道。車慧蘭指出:「近年上市公司積極履行『綠色採購』,我們會向客戶提供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產品認證,成功獲取採購訂單。」另外,車慧蘭表示透過完成ESG One線上自我評估後獲得的「ESG One績效卡」為他們提供了具體分析,協助他們精準優化公司在ESG上的工作,令公司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綠色夥伴,攜手實踐「綠色生活」。
![]() | ![]() |
Wellness Club悠學坊創辦人車慧蘭鼓勵中小企參與ESG One線上自我評估,填寫過程簡易,更可即時獲得「ESG One績效卡」作為公司ESG表現的展示。
於香港從事有機廢物管理的藍地球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倪漢順則善用綠色聯繫擴大品牌效應。倪漢順深知新世代的消費者及上市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透明度及可持續性,為了讓減廢理念深入社區,並打造更透明及可參與的綠色生態圈,他經常與客戶溝通,亦會參與ESG One舉行的活動接觸目標受眾,宣揚廢物循環概念。倪漢順補充:「通過參與ESG One平台,中小企能夠獲取最新可持續發展市場資訊、實踐技巧及實戰經驗,這些資訊讓企業得以『活學活用』,從而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能力及品牌於市場的影響力。」
![]() | ![]() |
藍地球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倪漢順表示,ESG One提供免費ESG活動及培訓,是一個值得參與的學習平台。
企業在制定市場策略時,建議將ESG元素納入核心考量。通過建立可持續發展品牌形象,企業不僅能夠吸引新世代消費者的注意,還能夠增強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隨著買家及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支持那些在環保和社會責任上表現突出的品牌,這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已不再是選擇,而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面對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關注度的提升,企業應該更加重視ESG發展和綠色品牌建設,以滿足新趨勢的需求,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於綠色品牌制勝的時代,ESG One將繼續投入更多資源,協助中小企打造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發展品牌!
想了解更多ESG One資訊,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絡我們:
追蹤Facebook專頁: ESG One
![]() |
|
資料來源
1 羅兵咸永道《2024消費者之聲調查》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紫翎 報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響應特區政府2050年碳中和目標,為中小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生產力局全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與「ESG一站通」雙軌並行,攜手業界打造ESG生態圈,推動香港經濟的低碳發展。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11日)表示,平台推出半年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發現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部分亦不理解國際標要求。他又指,有企業缺乏内部專才或團隊規劃策略,未能夠善用科技提升ESG表現,亦有中小企在數收集和資金方面有困難。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ESG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ESG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ESG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超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生產力局今年在「ESG一站通」平台下成立了「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綠色材料開發實驗室」和「循環創新實驗室」。該中心專注於材料創新及循環技術的開發,旨在推動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實踐ESG目標。與此同時,生產力局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將引入AI技術,為企業新增「ESG AI基準分析工具」,幫助企業更好地收集、管理和比較ESG數據及表現。
中心將為企業提供綠色餐具測試服務,分析餐具的主要成分,確保即棄餐具符合法律要求。此外,中心還研發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熱管理系統及新型儲能材料,並研發了提取電動車電池中高純度金屬的技術,使本港具備再造新電池的能力。
資料來源: 大公文匯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透過整合評估工具、技術支援及培訓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配合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雙軌並行協助企業將 ESG 理念深度融入營運核心。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透露,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當前中小企實踐 ESG 正面臨四大關鍵挑戰,分別為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資金與成本壓力,以及對市場認知及曝光不足。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 ESG 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 ESG 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 ESG 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
針對中小企資源限制,張梓昌強調將採取「認知賦能」、「能力建構」、「技術落地」三階段支援策略,包括開辦 ESG 實務工作坊、提供國際標準認證培訓,以及協助企業申請綠色科技研發基金,全面降低轉型障礙。
資料來源: 匯港通訊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依然是目前企業相當看重的一環,但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來說,要做好仍有一定難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最新亦指出,發現仍有不少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甚至不理解國際標準要求。
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為中小企提供免費ESG線上自我評估、績效卡報告、ESG專家分析、專業諮詢、技術支援及資源共享,助企業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實現綠色轉型及提升品牌價值。機構就從中發現,現時香港中小企在推動ESG方面,仍有不少痛點需要面對,包括:
1)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不熟悉ESG概念,加上ESG規範持續更新,難以理解國際標準如GRI、ISO 14064、SBTi、ISSB等要求;同時缺乏科技專才或方案,規劃以機械、自動化設備及人工智能等改善企業ESG表現。
2)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規劃ESG需要大量數據支持,如碳排放、回收量、供應鏈、網絡安全等數據,中小企缺乏系統性記錄與分析能力。但缺乏第三方審核經驗,難以製作具公信力的報告。
3)資金與成本壓力:ESG轉型涉及基本投資,例如節能設備、顧問服務或報告審核等,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構成壓力。雖然有政府資助計劃,但未能善用或不熟悉申請流程。
4)市場認知與曝光不足:即使中小企已積極實踐ESG,卻缺乏有效平台向市場展示成果,難以轉化為品牌價值或商業機會。
所以,生產力局便向企業提出「ESG發展6式」,由「知識」、「技術」、「資助」、及「人才」層面,協助企業「規劃」、「實踐」及「優化」ESG表現:
同時,生產力局也宣布成立全新「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專注轉廢為材、節能減碳、研發綠色材料等領域,配合ESG One平台支援企業可持續發展,為中小企提供解決方案,推動香港企業發展ESG。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ESG One攜手中銀香港於ZEEKR太古城旗艦陳列室聯合舉辦的《ESG一站通.歡聚時光》活動已圓滿結束。
內地正快速建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體系。在證監會指導下,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於2024年4月12日聯合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指引》)。根據《指引》,特定上市公司需於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該《指引》標誌著內地資本市場正式邁入ESG強制披露時代,此舉不僅對大型上市公司提出更高合規要求,更將推動其上下游供應鏈全面升級。香港中小企作為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可乘勢迎接全新機遇。憑藉香港在ESG資訊披露和監管方面的先發優勢,加上與內地語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香港中小企可借鑑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及相關指引完善自身ESG措施,在上下游供應鏈合作中搶佔先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市場拓展的雙贏局面,搶先「登陸」內地市場。
HKPC生產力局致力支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在JCI Hong Kong Jayceettes香港女青年商會舉辦的「跟幗從商2024:網界風雲」活動中,生產力局作為支持機構,除了攜手引領商界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外,更擔任活動評判之一,支持在地品牌電商轉型與中小企業透過電商業務來拓展市場,詳情: https://shorturl.at/yOd46
生產力局《ESG一站通 年度中期聚匯》賦能企業 - 共築綠色香港今天在生產力大樓舉行,匯聚超過100位政商界領袖、行業商會及中小企代表踴躍出席,場面熱鬧。活動中, ESG一站通公布了全新會員福利,並表揚20多間在ESG自我評估中表現優秀的中小企。一眾旅遊、酒店、科技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行業專家其後於「專家分享」環節分享真知灼見,多角度探討ESG及科技創新如何為推動旅遊及酒店業起到關鍵作用。
全場滿座,過百位企業朋友們踴躍參加!生產力局、知創企業家網絡聯同中小企資援組SMEReachOut舉辦的「東盟市場拓展新趨勢:行銷與金融科技的融合」《知創企業家.聚匯》活動圓滿舉辦!我們特別感謝活動的合辦夥伴香港產業製造協會、Aspire以及中銀香港,使眾參加者得以了解行業專家與成功企業家的分享,學習如何善用最新的科技與行銷策略去擴展東盟市場,受益匪淺。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與 JCI APEX 晉峰青年商會合辦活動「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生產力學院高級顧問李家維先生更擔任嘉賓講者,介紹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加深本地企業員工對新型工業化和高端科技培訓的認識。
由前海管理局 攜手生產力局合辦「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為前海同香港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平台,展現人工智慧、文化創意產業前景。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今天與中關村青創(北京)國際科技有限公司(中關村)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承諾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深度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京港創科及企業發展。是次簽約於第二十六屆北京 · 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港智慧科技創新合作論壇(京港洽談會)上進行。
(香港,2024年1月22日)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2024》論壇今天在生產力大樓舉行,現場反應熱烈,座無虛席,吸引近400位政商界領袖及傳媒嘉賓踴躍出席。今年論壇以「ESG 一站通——推動企業齊參與」為主題,由星級講者領航,於「智瞻領袖論壇」中帶領與會的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深入分析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策略部署,激發與會者的前瞻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