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ning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2025​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2025​

更新時間: 03/09/2025 06:38

為鼓勵中小企持續提升企業ESG水平,生產力局ESG One進行跨界協作,首度聯同TVB推出全新ESG活動系列,於《TVB環境、社會和管治大獎2025》中增設「中小企ESG卓越大獎」,旨在提升及表揚中小企於ESG 實踐和創新方面的卓越表現,包括「減碳營商」、「關愛員工」、「供應鏈夥伴 」、「可持續管治 」及「應用ESG科技增值」範疇,當中達到最佳綜合表現的機構更可獲頒贈最高殊榮「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透過參與是次大獎,不僅讓中小企將能夠更深入了解企業ESG現況,所獲得的專業ESG評估反饋有助提升可持續發展策略,增強品牌形象及拓展商業網絡,並在業界樹立領導地位,為企業長期發展注入動力。 

 

1. 獎項類別及資格 

合資格參賽對象:香港中小企(中小企定義:製造業-聘用少於100名員工;非製造業-聘用少於50名員工) 

獎項類別 說明 獎項數目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 表揚在ESG綜合表現上獲得最佳成績的企業,包括減碳營商、關愛員工、供應鏈管理及可持續管治等方面上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 一名
減碳營商卓越獎表揚企業在減碳實踐中展現的卓越成效及創新,包括已考慮到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控制公司活動所產生碳排放及廢物、訂立及推行措施實現減碳、減廢、回收及節能等目標。三名
關愛員工卓越獎 表揚企業在關愛員工上的傑出表現,包括建立內部政策、推行措施及定期進行評估確保工作環境安全,保障勞工權益以及關顧員工身心健康等。三名
供應鏈夥伴卓越獎表揚企業對供應鏈管理的卓越貢獻,包括建立內部政策、推行措施及定期進行評估,以確保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表現,顧客隱私及產品安全等。三名
可持續管治卓越獎 表揚企業在可持續管治與發展上的卓越成就,包括企業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承諾、管理架構、政策、措施、績效指標等,並定期與持份者進行溝通推動可持續發展。三名
應用ESG科技增值卓越獎表揚企業應用ESG科技提升業務價值的卓越成果,包括應用創新綠色或智能科技於業務營運上,為機構帶來業務正面影響、並能長期穩定地維持或提升機構ESG表現等。三名

若未能獲得以上各類別ESG 獎項之機構,但在過去年度有積極在ESG各方面作出努力及實踐,經評核後,將有機會獲取「ESG特別嘉許獎 - 優異」以肯定其貢獻。 

 

2. 評審準則 

所有ESG項目須於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內完成。參加「中小企ESG卓越大獎」的企業將依據生產力局ESG One「線上ESG自我評估」內8大範疇進行評審: 

  • 減碳與氣候變化
  • 勞工實踐和人權
  • 供應鏈管理
  • 領導力與持分者參與
  • 資源和循環使用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保護顧客和產品責任
  • 商業道德和舉報不法行為

 

此外,「應用ESG科技增值卓越獎」將就以下範疇作評分: 

  • 業務影響
  • 實施成效
  • 可持續性
  • 創新升級

 

3. 專業評審 

按此查看評審簡介:http://u.hkpc.org/judges-tc

4. 報名須知(已於2025年8月29日截止)​

  • 報名費用全免
  • 報名資格:香港中小企(中小企定義:製造業-聘用少於100名員工;非製造業 -聘用少於50名員工)
  • 報名方法:
    1. 所有參選者必須於網上填寫電子表格 電郵至esg.info@tvb.com.hk提交:
      1. 填妥的電子版TVB《環境、社會及管治大獎》2025報名表格(以下簡稱「報名表」)
      2. 在報名表內「中小企ESG卓越大獎」一欄中,簡單描述列明各評審準則中的工作及績效 (每個領域限制各300字內)
      3. 經審核或認證有關中小企ESG表現/成績的報告/証書/文件
      4. 參選者商標(檔案格式:“.ai”或“.png”;圖片解析度不低於300dpi)(以下簡稱「商標」)
      5. 參選者商業登記証副本(及證明其機構性質之文件副本)
    2. 在填妥報名表後,建議進入生產力局ESG One網站進行「線上ESG自我評估」(完整版)提供更多參賽資料   <按此進入>
    3. 報名表格內所有資料必須用中文書寫。
    4. 截止報名日期為2025年8月29日下午5時,逾期提交的報名表格將不予考慮。

 

5. 報名表 及 線上ESG自我評估

 

6. 時間表

報名及截止2025年 7月2日 至  8月 29日 下午 5時
審查和評審2025年 9月 - 10月中旬
內部通知獲獎機構2025年 10月下旬
頒獎典禮2025年 12月(待定)

 

7. 查詢及聯絡

中小企ESG卓越大獎其他「TVB環境、社會和管治大獎2025」獎項

 

8. 常見問題

請瀏覽:http://u.hkpc.org/frequentlyaskedQ

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24/06/2025 12:24

常見問題

閱讀更多
大公文匯:香港生產力局「ESG一站通」平台推出半年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

大公文匯:香港生產力局「ESG一站通」平台推出半年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

13/06/2025 04:29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紫翎 報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響應特區政府2050年碳中和目標,為中小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與此同時,生產力局全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與「ESG一站通」雙軌並行,攜手業界打造ESG生態圈,推動香港經濟的低碳發展。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11日)表示,平台推出半年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發現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部分亦不理解國際標要求。他又指,有企業缺乏内部專才或團隊規劃策略,未能夠善用科技提升ESG表現,亦有中小企在數收集和資金方面有困難。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ESG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ESG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ESG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超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生產力局今年成立了「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專注循環技術開發。(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葉紫翎 攝)

生產力局今年在「ESG一站通」平台下成立了「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綠色材料開發實驗室」和「循環創新實驗室」。該中心專注於材料創新及循環技術的開發,旨在推動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實踐ESG目標。與此同時,生產力局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將引入AI技術,為企業新增「ESG AI基準分析工具」,幫助企業更好地收集、管理和比較ESG數據及表現。

中心將為企業提供綠色餐具測試服務,分析餐具的主要成分,確保即棄餐具符合法律要求。此外,中心還研發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熱管理系統及新型儲能材料,並研發了提取電動車電池中高純度金屬的技術,使本港具備再造新電池的能力。

 

資料來源: 大公文匯

閱讀更多
匯港通訊:生產力局「ESG一站通」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

匯港通訊:生產力局「ESG一站通」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

13/06/2025 04:24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透過整合評估工具、技術支援及培訓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配合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雙軌並行協助企業將 ESG 理念深度融入營運核心。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透露,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當前中小企實踐 ESG 正面臨四大關鍵挑戰,分別為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資金與成本壓力,以及對市場認知及曝光不足。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 ESG 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 ESG 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 ESG 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

針對中小企資源限制,張梓昌強調將採取「認知賦能」、「能力建構」、「技術落地」三階段支援策略,包括開辦 ESG 實務工作坊、提供國際標準認證培訓,以及協助企業申請綠色科技研發基金,全面降低轉型障礙。 

 

資料來源: 匯港通訊

閱讀更多
經濟日報:ESG|中小企面臨4大痛點 生產力局提「企業ESG發展6式」助解困

經濟日報:ESG|中小企面臨4大痛點 生產力局提「企業ESG發展6式」助解困

13/06/2025 03:54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依然是目前企業相當看重的一環,但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來說,要做好仍有一定難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最新亦指出,發現仍有不少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甚至不理解國際標準要求。

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為中小企提供免費ESG線上自我評估、績效卡報告、ESG專家分析、專業諮詢、技術支援及資源共享,助企業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實現綠色轉型及提升品牌價值。機構就從中發現,現時香港中小企在推動ESG方面,仍有不少痛點需要面對,包括:

1)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不熟悉ESG概念,加上ESG規範持續更新,難以理解國際標準如GRI、ISO 14064、SBTi、ISSB等要求;同時缺乏科技專才或方案,規劃以機械、自動化設備及人工智能等改善企業ESG表現。

2)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規劃ESG需要大量數據支持,如碳排放、回收量、供應鏈、網絡安全等數據,中小企缺乏系統性記錄與分析能力。但缺乏第三方審核經驗,難以製作具公信力的報告。

3)資金與成本壓力:ESG轉型涉及基本投資,例如節能設備、顧問服務或報告審核等,對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構成壓力。雖然有政府資助計劃,但未能善用或不熟悉申請流程。

4)市場認知與曝光不足:即使中小企已積極實踐ESG,卻缺乏有效平台向市場展示成果,難以轉化為品牌價值或商業機會。

所以,生產力局便向企業提出「ESG發展6式」,由「知識」、「技術」、「資助」、及「人才」層面,協助企業「規劃」、「實踐」及「優化」ESG表現:

  • ESG評估與藍圖規劃:透過ESG One的線上自我評估及專家評核報告,企業可識別優勢與改善空間,制定針對性的ESG策略。
  • 網絡信任與管治:提供網絡安全諮詢與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強化風險管理及提升治理能力。
  • 專業ESG諮詢:依據國際標準(如 GRI、ISO 14064、SBTi 等),由專家提供碳/能源管理及可持續發展規劃指導。
  • 綠色科技探索:結合「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支持企業研發創新且具成本效益的環保技術,協助產品商品化。
  • 資助計劃:鼓勵中小企申請及善用政府資助,如「回收基金」及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 等,提供免費的「一對一諮詢」服務,助力業務升級轉型、應用智慧科技方案提高競 爭力,優化企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新質生產力。
  • 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聯繫商會及專家資源,提供最新的可持續發展趨勢與知識,並舉辦推廣活動促進跨界合作。

同時,生產力局也宣布成立全新「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專注轉廢為材、節能減碳、研發綠色材料等領域,配合ESG One平台支援企業可持續發展,為中小企提供解決方案,推動香港企業發展ESG。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閱讀更多
碳海突圍:香港企業如何借綠色升級出海國際?

碳海突圍:香港企業如何借綠色升級出海國際?

04/06/2025 07:50

極端天氣頻發、碳關稅實施、消費者環保意識抬頭,全球正經歷一場低碳轉型浪潮。《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要求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排50%,這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場新標準。

 碳關稅衝擊:香港出口的隱形成本

幫助企業實現低碳化,也是轉型重點之一。價格優勢或許是企業過去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但現在綠色生產認證更有助企業打造品牌形象和拓展市場,產品與生產工藝是否環保常常是「敲門磚」,在某些市場,如果沒有綠色認證,企業可能連報價的資格都不具備。歐盟碳邊境稅(CBAM)的實施、亞馬遜「氣候友好承諾」計劃的推行,均顯示碳管理能力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隱形簽證」。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前年的「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當時仍然有超過七成受訪企業不熟悉「碳中和」,只有不足兩成已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加上在推行低碳轉型時要面對較高的財務資本,以及缺乏需求等障礙,令減碳之路困難重重。

「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
「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

電子製造業的碳數據實踐

生產力局在減排和碳消除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推動多項低碳技術,如將廢塑膠及生物質熱解產生燃料油和生物炭技術,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減少生產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當中,香港一間擁有44年歷史的電子製造商的案例展現碳管理如何從被動合規轉化為主動競爭優勢。在國際採購商日益嚴格的碳數據要求下,生產力局為這間電子製造商進行的生命週期碳足跡盤查,是供應鏈碳管理的示範案例。研究涵蓋20個上游供應商、逾300道生產工序,識別出各個工序及材料的碳足跡貢獻度並找出熱點。企業因應分析結果制定具針對性的減排策略,實踐低碳製造。

它們更將碳管理融入產品設計概念,並開發出模組化機艙消噪耳機。這種可輕鬆拆卸維修的設計,不僅延長產品壽命,更減少運輸維修產生的碳足跡,體現設計思維在綠色轉型中的關鍵價值,為傳統製造業在低碳經濟中開創新的競爭維度。

非產品原圖,圖片只供參考
非產品原圖,圖片只供參考

當建築廢棄物變身「碳捕手」

上述提及的產品轉型案例證明綠色轉型不僅能滿足合規要求,更能創造新商機。建築業作為香港另一個高碳排產業,正嘗試利用技術創新將二氧化碳從負擔轉化為資源,其突破點竟藏在廢棄的混凝土中。香港建築業佔全港碳排放15%,有本地企業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碳捕獲混凝土」並以此生產環保磚,每平方米環保磚可封存約2公斤二氧化碳。這項創新不僅可以封存利用二氧化碳,還可以提升混凝土強度,現時已應用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部分發展項目。因此,低碳建材除了可以緩解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更可額外產生碳信用價值。作為建材製造商,推廣低碳建材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還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並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面對2035年減碳50% 目標,若全港有一成的新建築採用此技術,年減碳量相當於關閉1.5座煤電廠。當務之急是建立碳標籤制度,區分真偽低碳建材,避免「漂綠」沖淡企業綠色轉型動能。香港若能把握碳消除技術(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的先行優勢,或可從國際碳市場的跟隨者,躍升為綠色建材標準的制定者。

捕獲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左圖)碳捕獲混凝土製備裝置(右圖)
捕獲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左圖)碳捕獲混凝土製備裝置(右圖)

 賦能企業  投向綠續轉型

今年過後,缺乏碳數據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香港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將碳管理納入核心戰略。生產力局深明業界所需,致力協助業界制定務實的減排策略和措施,攜手為實現「碳中和」做好準備。生產力局為不同行業研發全面的碳評估工具,協助不同業界掌握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制定合適的減碳目標;同時也提供各類專業顧問服務,繼續研發和激勵業界應用更多低碳科技,促進業界加快低碳轉型。

有別於上市企業擁有大量資源維持企業永續發展表現,資源有限的中小企可善用認可機構,如生產力局 ESG One平台提供一系列的ESG實踐方案及工具,協助企業從「了解」、「增值」及「聯繫」開展可持續發展旅程。ESG One提供的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企業可實時獲得「ESG One 績效卡」,了解企業在「E」、「S」、「G」的表現,配合行業特性及發展,更有專家教分享心得,制定合適的方案;另外, 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增值」方案,涵蓋環保產品、服務,以及數碼方案等,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同時,企業亦可透過列入「ESG One綠色名錄」、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及「ESG One 績效卡」具體地對外展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及承諾,大大提升企業的ESG品牌價值。

閱讀更多
《知創企業家 商遇在:越南》可持續發展帶來無限商機  實地考察當地成功例子

《知創企業家 商遇在:越南》可持續發展帶來無限商機 實地考察當地成功例子

18/12/2024 04:08

由HKPC 生產力局「ESG一站通」聯同星展中小企業銀行呈獻《知創企業家 商遇在:越南》考察交流活動已圓滿結束!一連4日帶領參加者拜訪當地多間成功企業的廠房及辦公室,透過參觀及交流,深入了解他們如何善用綠色科技推動高質生產力。

閱讀更多
生產力局全力支持中小企可持續發展及電商轉型

生產力局全力支持中小企可持續發展及電商轉型

31/07/2024 04:21

HKPC生產力局致力支持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在JCI Hong Kong Jayceettes香港女青年商會舉辦的「跟幗從商2024:網界風雲」活動中,生產力局作為支持機構,除了攜手引領商界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碳中和外,更擔任活動評判之一,支持在地品牌電商轉型與中小企業透過電商業務來拓展市場,詳情: https://shorturl.at/yOd46

閱讀更多
「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

「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

28/05/2024 03:21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與 JCI APEX 晉峰青年商會合辦活動「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生產力學院高級顧問李家維先生更擔任嘉賓講者,介紹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加深本地企業員工對新型工業化和高端科技培訓的認識。

閱讀更多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

《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

22/05/2024 02:17

由前海管理局 攜手生產力局合辦「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為前海同香港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平台,展現人工智慧、文化創意產業前景。  

閱讀更多
逾30間中小企參與生產力局「商聚考察團」菜鳥智慧港香港總部取經 善用政府資助走向智慧綠色物流及ESG

逾30間中小企參與生產力局「商聚考察團」菜鳥智慧港香港總部取經 善用政府資助走向智慧綠色物流及ESG

02/04/2024 07:29

由生產力局「ESG一站通」、「中小企資援組」(SME ReachOut) 聯同香港電商物流協會及菜鳥網絡共同舉辦「引領電商物流轉型 攜手締造綠色未來」商聚考察團。日前帶領30多間中小企實地考察位於赤鱲角機場的「菜鳥智慧港」,親身體驗科技對物流業的正面影響。

閱讀更多
生產力局公布「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

生產力局公布「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

13/02/2023 08:36

生產力局公布「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 逾七成受訪企業不熟悉「碳中和」 盼獲資金與技術支援實踐低碳轉型

閱讀更多

color

border style

  • * Accept either 'px' or % as unit, e.g. 0px, 5px, 5%

typography

  • Heading (H1, H2, H3, H4, H5, H6)
  • Body Text (Paragraph, Label)
  • Link

button

  • * Accept either 'px' or % as unit, e.g. 0px, 5px, 5%
  • * First number: top and bottom padding
    * Second number: left and right padding
    * Units: px
  • Hover Effect

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