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d at : 10/04/2025 08:29
在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下,企業如何有效地融入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理念已成為一個關鍵議題。ESG One的銀色會員貿易通電子貿易有限公司(「貿易通」)成立於1988年,是香港高效數碼化的先驅者,專注於提供創新的電子企業解決方案。貿易通致力於協助企業提升數碼效益,並在供應鏈管理、身份管理和支付科技等領域提供專業服務。貿易通的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數以萬計及不同大少的商業機構,並在企業對香港政府的合規文件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透過中小企ESG 的資源中心 - ESG One,貿易通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袁民忠先生,S.B.S.(「Tommy」)分享了貿易通如何透過可持續發展策略推動企業及客戶的發展。
貿易通致力將數碼轉型方案與可持續發展融合於企業營運中,協助中小企業簡化流程及提升營運效率,並實踐環保理念。Tommy 稱:「貿易通成功推行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倡議,例如推廣使用數碼簽署、電子支付和供應鏈解決方案,這些措施有助於顯著降低紙張使用和碳足跡,使企業能夠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亦提升自身競爭力。」
Tommy強調數碼轉型在ESG中的重要性,並舉例說明數碼化如何促進環境(「E」)方面的改善:「我們的客戶當中包括約30,000家從事貿易及物流的企業,他們以往在處理進出口和物流程序時需要使用大量紙張,文件遞交過程會造成巨大的碳足跡,透過使用我們的政府電子貿易服務 (GETS) 以電子模式遞交文件,不僅提高了效率,還減少了因紙本文件遞交過程產生的碳排放。」
在社會(「S」)方面,自動化技術在倉庫和供應鏈管理對員工帶來了顯著的正面影響。這些技術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同時改善了工作職業安全,減少了員工因體力勞動而帶來的勞損,為企業節省相關開支。
公司治理(「G」)上,Tommy表示數碼轉型、數據管理和報告系統能有效加強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合規性和風險管理能力,但必須同時增強網絡安全的監管。他續指:「數碼身份驗證和文件簽署技術能增強網絡安全,減少企業資料外洩的風險。」
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法規不斷更新,中小企如能夠配合並對外展示其ESG表現將可迎來更大的商機。Tommy認為中小企在開展ESG時主要挑戰是資源不足和人手短缺,數碼轉型正是解決有關挑戰的有效方案。他續指:「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從會員中尋找可靠的綠色技術方案供應商,為中小企帶來一系列綠色技術解決方案,協助提升ESG表現。」此外,ESG One平台同時為中小企提供多種工具,協助啟動ESG倡議,例如ESG One線上自我評估讓中小企獲得ESG表現報告,評估公司在ESG的表現並提出適當的優化建議。Tommy表示這些工具有助於彰顯公司的價值觀並補充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ESG One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平台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利用這些工具創造機遇。中小企可充分利用ESG One,接觸更多列於『綠色科技專區』的專業數碼轉型方案提升業務競爭能力。」
展望未來,Tommy表示貿易通將繼續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ESG One一同推動可持續發展,並計劃在未來推出更多針對綠色技術的創新解決方案,專注於加強與客戶及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更多應對全球挑戰時所需的靈活性和創新精神。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透過整合評估工具、技術支援及培訓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配合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雙軌並行協助企業將 ESG 理念深度融入營運核心。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透露,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當前中小企實踐 ESG 正面臨四大關鍵挑戰,分別為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資金與成本壓力,以及對市場認知及曝光不足。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 ESG 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 ESG 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 ESG 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
針對中小企資源限制,張梓昌強調將採取「認知賦能」、「能力建構」、「技術落地」三階段支援策略,包括開辦 ESG 實務工作坊、提供國際標準認證培訓,以及協助企業申請綠色科技研發基金,全面降低轉型障礙。
資料來源: 匯港通訊
生產力促進局約一年半前成立「ESG一站通」平台,支援中小企實踐數碼轉型和ESG策略,並為業界提供免費ESG線上評估、專業諮詢及技術支援等,至今已有1200間公司會員。
生產力促進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發現中小企缺乏專業知識、不熟悉ESG概念,部分亦不理解國際標準要求。他又指,有企業缺乏內部專才或團隊規劃策略,未能夠善用科技提升ESG表現,亦有中小企在數據收集和資金方面有困難。
在「ESG一站通績效卡」的18個行業評估中,只有約半數公司有定期收集廢物數據,而有尋求第三方做碳排放審核的公司更少於20%;但逾95%企業在保護顧客和產品責任方面,都有良好表現。
成立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
開發循環技術 生產力局今年亦成立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設有「綠色材料開發實驗室」及「循環創新實驗室」,專注材料創新及循環技術開發,推動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實踐ESG目標。 中心會為企業,提供綠色餐具測試服務,分析餐具主要成分,確保即棄餐具符合法例要求;亦有氫燃料電池汽車熱管理系統,提新型儲能材料。中心亦研發了提取電動車電池中高純度金屬的技術,令本港擁有再造新電池的能力。
資料來源: 商台新聞
極端天氣頻發、碳關稅實施、消費者環保意識抬頭,全球正經歷一場低碳轉型浪潮。《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要求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排50%,這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場新標準。
碳關稅衝擊:香港出口的隱形成本
幫助企業實現低碳化,也是轉型重點之一。價格優勢或許是企業過去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但現在綠色生產認證更有助企業打造品牌形象和拓展市場,產品與生產工藝是否環保常常是「敲門磚」,在某些市場,如果沒有綠色認證,企業可能連報價的資格都不具備。歐盟碳邊境稅(CBAM)的實施、亞馬遜「氣候友好承諾」計劃的推行,均顯示碳管理能力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隱形簽證」。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前年的「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當時仍然有超過七成受訪企業不熟悉「碳中和」,只有不足兩成已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加上在推行低碳轉型時要面對較高的財務資本,以及缺乏需求等障礙,令減碳之路困難重重。
電子製造業的碳數據實踐
生產力局在減排和碳消除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推動多項低碳技術,如將廢塑膠及生物質熱解產生燃料油和生物炭技術,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減少生產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當中,香港一間擁有44年歷史的電子製造商的案例展現碳管理如何從被動合規轉化為主動競爭優勢。在國際採購商日益嚴格的碳數據要求下,生產力局為這間電子製造商進行的生命週期碳足跡盤查,是供應鏈碳管理的示範案例。研究涵蓋20個上游供應商、逾300道生產工序,識別出各個工序及材料的碳足跡貢獻度並找出熱點。企業因應分析結果制定具針對性的減排策略,實踐低碳製造。
它們更將碳管理融入產品設計概念,並開發出模組化機艙消噪耳機。這種可輕鬆拆卸維修的設計,不僅延長產品壽命,更減少運輸維修產生的碳足跡,體現設計思維在綠色轉型中的關鍵價值,為傳統製造業在低碳經濟中開創新的競爭維度。
當建築廢棄物變身「碳捕手」
上述提及的產品轉型案例證明綠色轉型不僅能滿足合規要求,更能創造新商機。建築業作為香港另一個高碳排產業,正嘗試利用技術創新將二氧化碳從負擔轉化為資源,其突破點竟藏在廢棄的混凝土中。香港建築業佔全港碳排放15%,有本地企業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碳捕獲混凝土」並以此生產環保磚,每平方米環保磚可封存約2公斤二氧化碳。這項創新不僅可以封存利用二氧化碳,還可以提升混凝土強度,現時已應用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部分發展項目。因此,低碳建材除了可以緩解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更可額外產生碳信用價值。作為建材製造商,推廣低碳建材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還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並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面對2035年減碳50% 目標,若全港有一成的新建築採用此技術,年減碳量相當於關閉1.5座煤電廠。當務之急是建立碳標籤制度,區分真偽低碳建材,避免「漂綠」沖淡企業綠色轉型動能。香港若能把握碳消除技術(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的先行優勢,或可從國際碳市場的跟隨者,躍升為綠色建材標準的制定者。
賦能企業 投向綠續轉型
今年過後,缺乏碳數據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香港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將碳管理納入核心戰略。生產力局深明業界所需,致力協助業界制定務實的減排策略和措施,攜手為實現「碳中和」做好準備。生產力局為不同行業研發全面的碳評估工具,協助不同業界掌握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制定合適的減碳目標;同時也提供各類專業顧問服務,繼續研發和激勵業界應用更多低碳科技,促進業界加快低碳轉型。
有別於上市企業擁有大量資源維持企業永續發展表現,資源有限的中小企可善用認可機構,如生產力局 ESG One平台提供一系列的ESG實踐方案及工具,協助企業從「了解」、「增值」及「聯繫」開展可持續發展旅程。ESG One提供的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企業可實時獲得「ESG One 績效卡」,了解企業在「E」、「S」、「G」的表現,配合行業特性及發展,更有專家教分享心得,制定合適的方案;另外, 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增值」方案,涵蓋環保產品、服務,以及數碼方案等,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同時,企業亦可透過列入「ESG One綠色名錄」、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及「ESG One 績效卡」具體地對外展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及承諾,大大提升企業的ESG品牌價值。
The "ESG One MeetUp Drinks" event, co-hosted by HKPC ESG One and Bank of China (Hong Kong), h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at ZEEKR's Taikoo Shing Flagship Showroom.
"InnoPreneur Meetup in Viet Nam" presented by HKPC’s “ESG One” and DBS SME Banking has successfully concluded! Throughout the journey, participants were brought to the factories and offices of several successful local enterprises. With the visits and business exchanges, we gained valuable insights on how these companies effectively utilize green technology to drive high-quality productivity.
HKPC is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SME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s a supporting organisation of "跟幗從商2024:網界風雲" event organised by JCI Hong Kong Jayceettes, apart from leading the industries towards sustainability and carbon neutrality, we also served as one of the judges for the event in supporting local brands' eCommerceTransformation and assisting SME for market expansion through e-commerce, more at: https://shorturl.at/yOd46
The "ESG One Mid-Term MeetUp” Enhancing the Power of Enterprises for A Sustainable Green Hong Kong organised by the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HKPC) was held today at the HKPC Building, bringing together over 100 government officials, business leaders, industry association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SMEs, who attended enthusiastically. During the event, “ESG One” announced its brand-new membership benefits and recognised over 20 SMEs that performed exceptionally well in their ESG self-assessments. Afterwards, experts from the tourism, hotel, technology, and ESG industries shared their valuable insights in the "Experts’ Chitchat" session, discussing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on how ES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driving the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industries forward.
MeetUp event "Cyber Security for SMEs: Building a More Resilient Business" was successfully organised by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 SME ReachOut and InnoPreneurNetwork, co-hosted by APEX JCI and The Chamber Of HK Computer Industry . Thanks all the CyberSecurity experts for sharing the latest trends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the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digitalisation, as well as the latest updates on government funding schemes.
The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HKPC)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with Zhongguancun Qingchuang (Beij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Zhongguancun) today, pledging to leverage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to carry out in-depth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o jointly promote Beijing-Hong Kong cooperation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MOU signing ceremony took place at The 26th Beijing Hong Kong Economic Cooperation Symposium - International Forum on Beijing-Hong K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Symposium).
由生產力局「ESG一站通」、「中小企資援組」(SME ReachOut) 聯同香港電商物流協會及菜鳥網絡共同舉辦「引領電商物流轉型 攜手締造綠色未來」商聚考察團。日前帶領30多間中小企實地考察位於赤鱲角機場的「菜鳥智慧港」,親身體驗科技對物流業的正面影響。
HKPC Announces “Carbon Neutrality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Industry Survey” Results Over 70% of Surveyed Enterprises Are Unfamiliar with Carbon Neutrality and Seek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to Achiev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