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 10/04/2024 03:24
(香港,2024年1月22日)生產力局的年度旗艦盛事《智瞻2024》論壇今天在生產力大樓舉行,現場反應熱烈,座無虛席,吸引近400位政商界領袖及傳媒嘉賓踴躍出席。今年論壇以「ESG 一站通——推動企業齊參與」為主題,由星級講者領航,於「智瞻領袖論壇」中帶領與會的商界領袖,共同探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深入分析2024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策略部署,激發與會者的前瞻性思維。同場舉行「ESG一站通」啟動典禮,在一眾本地商會領袖、中小企代表及行業伙伴的見證下,正式啟動生產力局全新「ESG一站通」平台,全方位支援業界實踐數碼轉型並履行ESG策略,為香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未來。
為響應特區政府實現於2035年將碳排放量減半,並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生產力局早已訂下於2040年前達致碳中和的目標。今年的《智瞻2024》生產力局更攜手業界推出「ESG一站通」這個全新的社群,旨在提升企業對ESG的認知及能力,為香港的大中小企業構建一個ESG生態圈,匯聚擁有共同目標同利益的持份者,互相交流及分享資訊及資源,協力發展ESG策略,彰顯本局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香港特區政府亦支持《智瞻202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先生,JP為活動致開幕辭。他表示:「特區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同心協力,以多管齊下的策略致力發展香港為區內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樞紐及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包括從市場基建和發展、標準釐訂等方向著手。2022年,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具亞洲市場首位,佔亞洲市場份額約三分之一。市場在參與者、產品、相關評審服務方面愈趨多樣化。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上,我們都十分重視中小企的參與。特區政府會繼續多管齊下,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共同努力,讓中小企分享發展ESG和綠色金融的果實。」
生產力局總裁畢堅文先生,MH表示:「在現今工商營運環境中,ESG已成為企業策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衡量企業發展前景及價值的重要指標。生產力局深明ESG對企業的重要性,早於10年前已開始為本地企業提供ESG服務。而中小企業在開展ESG的路途上,往往會遇到不少挑戰,例如資源不足,因此生產力局作為中小企業的堅實後盾,推出全新『ESG一站通』,致力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優質服務,助他們創優增值,共謀ESG發展策略。我們亦全方位推動香港的新型工業化進程,支援涵蓋傳統產業以至新興產業,助企業在實現工業增值及經濟長遠發展的同時也能保護生態環境,達致雙贏。作為領先的科研機構,生產力局一直堅定不移透過各種服務及項目,以綠色科技推動企業拓展業務,致力令香港成為一個更綠色宜居的智慧城市。」
一眾星級講者,包括華懋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蔡宏興建築師,JP、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先生、建造業議會主席何安誠工程師,JP以及溢達集團副董事長楊敏賢女士,JP,在《智瞻領袖論壇 ─ 引領可持續發展:部署ESG策略2024》分享了他們對ESG可持續未來願景的真知灼見,從房地產業、電力供應商、建造業和紡織業等角度,深入探討各行業及公用事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遇到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投資ESG為公司創造的長期策略價值和優勢。此外,公平對待所有員工亦被視為企業責任的重要一環。而企業也分享了營造具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的策略,讓所有員工都能充分發揮潛能。同時,論壇亦探索了如何由大企業出發,為剛踏上ESG旅程的中小企,提出制定初始 ESG 路線圖的建議,推動中小企部署和實踐ESG。
緊隨其後,一眾本地商會領導、中小企貿易協會代表及行業伙伴一同參與「ESG一站通」啟動典禮,見證平台正式啟動上線。生產力局全力配合特區政府以至國家達致「雙碳」目標,牽頭與商界聯手共建「ESG一站通」,以綠色科技推動企業拓展業務。加入「ESG一站通」的業界會員可免費進行線上ESG評估及取得績效咭,並參與知識分享研討會、服務方案展示及交流會議等,助力中小企利用創新科技實踐其ESG策略,並加快達成其ESG目標。承蒙各大商會及機構夥伴鼎力支持,「ESG一站通」平台現已有逾150間支持機構(包括商會及團體),以及近200間企業加入成為綠色會員,往後將繼續推廣至更多企業,增加協同效應,共同創建平衡的ESG生態圈。
畢堅文總裁衷心期望《智瞻2024》論壇能成為業界朋友分享和交流的理想平台,並指生產力局將繼續與各位並肩同行,攜手推動企業齊參與ESG,共創可持續、更美好未來,提升市民幸福感。未來,生產力局將繼續努力不懈締造綠色智慧城市,服務業界和社會,以及實踐可持續發展管治,致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之餘,亦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社會整體發展帶來裨益。
生產力局自2020年起舉辦「智瞻」系列論壇,匯聚政府及商界領袖、業界重量級人士及知名科技專家,協助香港企業捕捉來年經濟發展及科技趨勢。如欲了解更多《智瞻2024》,請瀏覽活動網站:https://foresight2024.hkpc.org/zh-hk/。
- 完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於2024年1月推出「ESG一站通」(ESG One)平台,透過整合評估工具、技術支援及培訓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端到端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配合新成立的「資源循環技術研究中心」,雙軌並行協助企業將 ESG 理念深度融入營運核心。
生產力局首席技術總監張梓昌今日透露,平台推出年半已吸引逾1200間企業,其中中小企佔比高達95%,並獲約190間機構支持。
張梓昌分析指出,當前中小企實踐 ESG 正面臨四大關鍵挑戰,分別為缺乏專業知識科技與資源、數據收集與報告困難、資金與成本壓力,以及對市場認知及曝光不足。
對此,他提出六點以全方位支持中小企的 ESG 轉型。六大核心支柱分別為 ESG 評估與藍圖規劃、數位信任與管治、專業 ESG 諮詢、綠色科技探索、資助計劃及人才培訓與商務機遇。
生產力局綠色生活與創新部總經理蔡劍虹進一步分享平台數據指出,在約1200間參與自我評估的中小企中,橫跨18個行業的企業於「商業道德」、「勞工權益」及「客戶責任」三大範疇表現突出。
其中,「商業道德」中有93%企業制定反貪腐政策,77%建立舉報人保護機制;「勞工實踐」中有91%企業設有勞動保障政策,84%提供基本員工醫療支援;「客戶責任」中亦有95%建立投訴處理系統,82%實施透明產品保固條款 。
針對中小企資源限制,張梓昌強調將採取「認知賦能」、「能力建構」、「技術落地」三階段支援策略,包括開辦 ESG 實務工作坊、提供國際標準認證培訓,以及協助企業申請綠色科技研發基金,全面降低轉型障礙。
資料來源: 匯港通訊
極端天氣頻發、碳關稅實施、消費者環保意識抬頭,全球正經歷一場低碳轉型浪潮。《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要求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排50%,這不僅是政策要求,更是市場新標準。
碳關稅衝擊:香港出口的隱形成本
幫助企業實現低碳化,也是轉型重點之一。價格優勢或許是企業過去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但現在綠色生產認證更有助企業打造品牌形象和拓展市場,產品與生產工藝是否環保常常是「敲門磚」,在某些市場,如果沒有綠色認證,企業可能連報價的資格都不具備。歐盟碳邊境稅(CBAM)的實施、亞馬遜「氣候友好承諾」計劃的推行,均顯示碳管理能力已成為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隱形簽證」。據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前年的「碳中和進展與挑戰」業界調查結果,當時仍然有超過七成受訪企業不熟悉「碳中和」,只有不足兩成已制定具體的減碳目標,加上在推行低碳轉型時要面對較高的財務資本,以及缺乏需求等障礙,令減碳之路困難重重。
電子製造業的碳數據實踐
生產力局在減排和碳消除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推動多項低碳技術,如將廢塑膠及生物質熱解產生燃料油和生物炭技術,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減少生產及運輸過程的碳排放。當中,香港一間擁有44年歷史的電子製造商的案例展現碳管理如何從被動合規轉化為主動競爭優勢。在國際採購商日益嚴格的碳數據要求下,生產力局為這間電子製造商進行的生命週期碳足跡盤查,是供應鏈碳管理的示範案例。研究涵蓋20個上游供應商、逾300道生產工序,識別出各個工序及材料的碳足跡貢獻度並找出熱點。企業因應分析結果制定具針對性的減排策略,實踐低碳製造。
它們更將碳管理融入產品設計概念,並開發出模組化機艙消噪耳機。這種可輕鬆拆卸維修的設計,不僅延長產品壽命,更減少運輸維修產生的碳足跡,體現設計思維在綠色轉型中的關鍵價值,為傳統製造業在低碳經濟中開創新的競爭維度。
當建築廢棄物變身「碳捕手」
上述提及的產品轉型案例證明綠色轉型不僅能滿足合規要求,更能創造新商機。建築業作為香港另一個高碳排產業,正嘗試利用技術創新將二氧化碳從負擔轉化為資源,其突破點竟藏在廢棄的混凝土中。香港建築業佔全港碳排放15%,有本地企業與生產力局合作研發「碳捕獲混凝土」並以此生產環保磚,每平方米環保磚可封存約2公斤二氧化碳。這項創新不僅可以封存利用二氧化碳,還可以提升混凝土強度,現時已應用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部分發展項目。因此,低碳建材除了可以緩解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更可額外產生碳信用價值。作為建材製造商,推廣低碳建材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還可以促進技術創新、開拓新的市場機會、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並助力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面對2035年減碳50% 目標,若全港有一成的新建築採用此技術,年減碳量相當於關閉1.5座煤電廠。當務之急是建立碳標籤制度,區分真偽低碳建材,避免「漂綠」沖淡企業綠色轉型動能。香港若能把握碳消除技術(如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的先行優勢,或可從國際碳市場的跟隨者,躍升為綠色建材標準的制定者。
賦能企業 投向綠續轉型
今年過後,缺乏碳數據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然而,危機亦是轉機,香港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將碳管理納入核心戰略。生產力局深明業界所需,致力協助業界制定務實的減排策略和措施,攜手為實現「碳中和」做好準備。生產力局為不同行業研發全面的碳評估工具,協助不同業界掌握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制定合適的減碳目標;同時也提供各類專業顧問服務,繼續研發和激勵業界應用更多低碳科技,促進業界加快低碳轉型。
有別於上市企業擁有大量資源維持企業永續發展表現,資源有限的中小企可善用認可機構,如生產力局 ESG One平台提供一系列的ESG實踐方案及工具,協助企業從「了解」、「增值」及「聯繫」開展可持續發展旅程。ESG One提供的免費線上自我評估,企業可實時獲得「ESG One 績效卡」,了解企業在「E」、「S」、「G」的表現,配合行業特性及發展,更有專家教分享心得,制定合適的方案;另外, ESG One的「綠色科技專區」為企業提供一系列「增值」方案,涵蓋環保產品、服務,以及數碼方案等,提升企業ESG執行能力;同時,企業亦可透過列入「ESG One綠色名錄」、展示「ESG One電子徽章」及「ESG One 績效卡」具體地對外展示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表現及承諾,大大提升企業的ESG品牌價值。
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HKPC)ESG One攜手中銀香港於ZEEKR太古城旗艦陳列室聯合舉辦的《ESG一站通.歡聚時光》活動已圓滿結束。
內地正快速建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體系。在證監會指導下,滬深北三大交易所於2024年4月12日聯合發佈《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指引》)。根據《指引》,特定上市公司需於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該《指引》標誌著內地資本市場正式邁入ESG強制披露時代,此舉不僅對大型上市公司提出更高合規要求,更將推動其上下游供應鏈全面升級。香港中小企作為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可乘勢迎接全新機遇。憑藉香港在ESG資訊披露和監管方面的先發優勢,加上與內地語境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香港中小企可借鑑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及相關指引完善自身ESG措施,在上下游供應鏈合作中搶佔先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及市場拓展的雙贏局面,搶先「登陸」內地市場。
由HKPC 生產力局「ESG一站通」聯同ThinkESG聯手舉辦《創新綠色未來:解鎖可持續物聯網解決方案》匯聚科技及ESG專家,與參加者一起發掘物聯網 (IOT)技術如何協助各個產業提升生產力。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涉獵最新智慧廢物管理、智慧回收以及可再生能源管理等。
生產力局《ESG一站通 年度中期聚匯》賦能企業 - 共築綠色香港今天在生產力大樓舉行,匯聚超過100位政商界領袖、行業商會及中小企代表踴躍出席,場面熱鬧。活動中, ESG一站通公布了全新會員福利,並表揚20多間在ESG自我評估中表現優秀的中小企。一眾旅遊、酒店、科技及環境、社會及管治(ESG)行業專家其後於「專家分享」環節分享真知灼見,多角度探討ESG及科技創新如何為推動旅遊及酒店業起到關鍵作用。
全場滿座,過百位企業朋友們踴躍參加!生產力局、知創企業家網絡聯同中小企資援組SMEReachOut舉辦的「東盟市場拓展新趨勢:行銷與金融科技的融合」《知創企業家.聚匯》活動圓滿舉辦!我們特別感謝活動的合辦夥伴香港產業製造協會、Aspire以及中銀香港,使眾參加者得以了解行業專家與成功企業家的分享,學習如何善用最新的科技與行銷策略去擴展東盟市場,受益匪淺。
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支持大中小企業,與 JCI APEX 晉峰青年商會合辦活動「企業杏林ESG」 - ESG 第二站:「S」公司發展與社會責任,生產力學院高級顧問李家維先生更擔任嘉賓講者,介紹新型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NITTP,加深本地企業員工對新型工業化和高端科技培訓的認識。
由前海管理局 攜手生產力局合辦「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人工智能及文化創意産業推介交流會」圓滿舉行,為前海同香港之間交流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平台,展現人工智慧、文化創意產業前景。